说话的分寸,就是做人的尺寸(深度好文)
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关于说话的名言:
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,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。
说话,是一门艺术。会说话,是一种本事;而懂得适时沉默,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修行。
不追问、不妄议、不说破,都是说话的分寸,也是做人的尺寸。
不追问,是种善良
人是种很固执的动物,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不撞南墙,决不回头。
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结,解不开,就放不过。
情景喜剧《宋飞正传》里,有个人物叫乔治。
最后老人忍无可忍,非常愤怒地说了个字:滚!
真正有道德的人并不会这样做。
就像董卿曾经在《朗读者》里面对突然崩溃大哭的明星徐静蕾,并没有为了节目效果,进一步去追问她崩溃的原因。

不妄议,是种修养
《庄子》中说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。”
泰国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:
这个仗势欺人的画面被在场的市民录下来发到了网上。不到三天时间,点击量过万。
视频激起了民愤,网民们都在指责这个老板娘黑心,并且还呼吁不要去这个菜市场买菜了。
然而没多久,菜市场的其他商贩就主动站出来帮老板娘澄清了。
原来,被老板娘呵斥要及时交租的小贩已经拖欠了好几个月的租金;肉铺被摔称是因为他们长期缺斤少两,老板娘是在严厉警告他们;让人把女摊主的货收走,也是因为看她生活不易,自己掏钱把她的货买下了,让她能够继续经营这个他们一家赖以生活的小摊。
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说:
“口沫飞溅,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,层次很低。”
就像《欢乐颂》里安迪说的那句台词一样:
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,但没有扔石头的权力。
不说破,是种智慧
好的生活哲学,都讲究一个“分寸感”。
看透,是智慧;不说透,是心胸。
看破不说破的背后,是一份恰到好处的分寸感,是人生阅历和涵养的体现,更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的处世智慧。
说话很难,拿捏该说什么话还是不说话,更难。
【关于说话的分寸,就是做人的尺寸(深度好文)】相关文章